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
平凡的那個他
最近在我的想法中,多了一位平凡偶像。
我個人就有些看法不一,能做我的偶像的,也許就很默默無聞,他的存在或否也不會影響全世界;他的名字也不是耳熟能響,死去後或許也沒有媒體的刊登。他的存在重點不在財富;不在名利的響亮。價值只是生活哲學,想法知足。
幾天前,閱讀了一個平凡老人的報導。近來,都在準備考試所以會變得有些的理性,莫名的晚餐後就拿起有篇報導,閱讀下,眼淚就漸漸的在眼眶中打轉。就是他,已過世的白芳禮。他的存在價值讓我有自我檢討的作用。
流淚,不是感傷;不是遺憾;更不是可惜
淚水的那兩行,是五體投地的‘敬佩’
近幾年來都在佛學中探討,無常,知足,萬法唯心就像不可缺的名詞。例子,有著再多的佛學故事但是這一位老人家真的讓我很驚嘆,把自己的存在似乎如器皿般。沒有一絲絲享受的碰點,只有利益他人。
今年是他離開後的第六年,他悄悄的揮手離開。在東南亞的我,後知後覺錯過這一位偉人。
有人說過智慧上崇高的偉人,都是要離世後再讓更多的人惋惜的。他不在乎他自己的存在因為他如願的活過那每一天。他的離世,讓他的點滴滲透了更多人的心底。他也不認為他感動了你因為成就他人是他生命力的源頭。
白飯,開水不是必需品,滴滴的醬油也不是奢侈品。更多知識的延續,傳播和收益是他汗滴的精神良藥。“等我病好了,我還要蹬三輪掙錢資助你們讀書”,這是老人對在病房裡對面去看望他的孩子說的話。
一位老人、一輛三輪車、35萬捐款、300多名貧困學生……當人們將詞組一一連線後,展現出來的是老人伴着坎坷、誤解、堅持与慈愛的一生。 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車收5角錢計算,他為貧困學生奉獻的是相當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。直到将近90岁高龄,然而,终于在那一天他感到了無奈。
白芳禮,您在我的生活哲學給予貼近,真實的典範。
衷心的,向您敬禮。
塔斯筆
05-03-2011 1413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